第(1/3)页 古城长安,数朝之都,自本朝在此立都后,发展壮大,繁华空前。它开怀容纳四方宾客,各国杰才俊士纷纷来朝,南来北往的客人汇成川流的人群,像一首意气风发的歌曲,在大街小巷里传唱不息。 艾离来此寻人已有数日,却毫无头绪。只记得当时苍石曾对悟莲说过,事成后,到京城寻他。但茫茫人海,又从何寻起?悟莲应是知道何处可寻找到苍石,但却未对她说起。不过种种迹象表明,京城长安必有苍石的落脚之处。 寻访数日,并无任何发现,但艾离是一个遇挫不馁之人。这日一早,她仍然早早起身,来到街上。 时辰尚早,太阳刚刚露头,街道上却已有了不少人。艾离心事重重地走到一个早点摊前,要了一碗加糖的豆浆和两个甜饼,坐在摊前慢慢吃着。 摊主是名矮胖的中年汉子,面前支了数口大锅,一边蒸馒头,一边熬粥、热豆浆。他的媳妇一边收钱,一边给往来的食客们端送吃食。两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脸上却一直挂着喜洋洋的笑容。 此时的食客,大多是早起工作之人,有刚下夜班的更夫,扫街的阿伯,大宅子里的长工,还有隔壁小店里的卖货丫头……他们都与摊主相熟,一边吃喝,一边相互说笑打趣,每个人脸上都溢满了笑容。 望着他们,艾离被其快乐感染,紧锁的秀眉逐渐展开。小民们的幸福其实都很简单,不过是食有三餐,住有片瓦,从古至今,莫不如是。他们辛勤劳作,简单生活,一点小小的满足便可得到巨大的快乐。简单的人,快乐也是如此简单。 艾离忽然想起四师弟带回来的那个名叫路小花的女孩子。她就是一个简单的人,和她在一起总能感到无忧与快乐,难怪一向冰冷的四师弟会喜欢上她。 艾离如品茶般一口口地喝着豆浆。许多东西看似平常,然而当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才会觉出它的好。只不过,人们得到时太过轻易,往往忽略了它的好。 “咦,这不是艾女侠吗?没想到会在此地遇到你!”上方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随之那人在她对面坐下,“老板,来一大碗菜肉粥、四个馒头和一份小菜。” 艾离抬眸看去,一张四方大脸映入眼底。那人生得浓眉大眼,长年在外劳作令其皮肤呈现出健康的褐色。他举止大方,态度平和,眉宇间一团正气。看其衣着打扮,应是一名捕快。 江湖中人素来不喜欢与官府中人交往,更何况对方还是一名捕快。艾离除了领赏银之时,平日里甚少与官差打交道。她歪头想了半天,也未能想起此为何人。 那人见她这副神情,不由哈哈一笑,“你不记得我啦?地火六鬼还是我帮你埋的哩。” “哦,是你!”艾离一下子想了起来,“你是‘神不留,鬼不留,名捕留下来’的刘名捕。”她的脑海中闪现出这位名捕的种种传闻。 京城名捕刘夏凉,号称轻功冠绝京城。因其是位擒凶高手,故有“神不留鬼不留名捕留下来”的美誉。 “艾女侠取笑了,刘某就是名捕快。”刘夏凉憨厚地一笑,端起老板娘刚送来的粥碗呼噜噜地喝了一大口,掰开馒头,夹上小菜,埋头吃了起来。 艾离饶有兴趣地看着他,“说起来,上次我那四师弟有事还多亏有刘名捕相助。我应该好好感谢你才是。” “份内之事,没啥可说的。”刘夏凉抬头瞟了她一眼,“倒是艾女侠,此次来到京城有何贵干呢?” “我来找人。”艾离不由又皱起眉头。 “你要找何人?”刘夏凉掰开第二个馒头,夹上小菜,咬了一大口,“别的不敢说,在京城找人,我或许可以帮上点忙。” 艾离眼中一亮,他是京城名捕,在此城寻人乃是他的长项。她忙将悟莲与苍石的相貌描述了一番。 刘夏凉拿起最后一个馒头,“你要找和尚应该去寺庙里找啊。” 艾离一脸烦恼,“这些天我把京城的寺庙全找遍了,也未能找到一点线索。他们恐怕都是假和尚,名字也很可能是假的。” “这可就有些难办了。”刘夏凉用馒头把小菜吃得一干二净,“不过,我可以帮你找人问问,也许能打听到什么。” “如此,多谢了。”见他吃得差不多了,艾离推碗起身,“咱们现在就去吧。” “这会儿时辰尚早,有些地方要晚些时候才能见客。而且我还得去趟府衙。”刘夏凉笑着站起,“艾女侠,如果你没有其它的事,不如先去我家坐坐,我还有东西给你。” “什么东西?” “去了你就知道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