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纫针表示赞同,顾倾城便把给自己一家五口的衣服样式交给了纫针。 纫针嘴唇动了动,想要说什么,却也没说出来。 顾倾城已经注意到了,忙问:“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是这样的,”纫针说道,“您知道,我们云裳羽衣每年都会资助义学里的学生们一套衣服,但是都是按照当下文人习惯穿的儒衫样式缝制的,只不过统一采用了质地结实耐磨的布罢了。奴婢想着,这样义学里走出来的人,并不能一眼便被人认出身份……” 如今的义学,尤其是京城里的义学可不再是当初初创之时只有贫苦人家的无力支付束脩的学生的无奈之选了,现在的义学是所有读书人打破了头都要往里挤的地方。 京城里的富户也以捐助义学为荣。 现在但凡是从义学里走出来的人,都会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自豪感。走出学堂也会被人高看一眼,因为他们学到的都是些真正实用的本事。 难能可贵的是,义学开办至今,那些艰苦朴素、勤奋好学、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作风一点也没丢。 顾倾城仔细考虑着纫针的建议,终于扬唇微笑,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我这便抽空画几张图出来,你也画几张,到时候我们挑选几张好看的,然后先在我们四方学社试着推广一下,若是效果好的话,下一次云裳羽衣捐助衣服的时候便可以改换样式了,你觉得如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