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大生意-《大夏状元郎》
            
            
            
                
    第(1/3)页
    盐商!
    这是大夏国最大的盐商!
    对于王竞的这一身份,郑经已经是知晓的,但因为是初次见面,素昧平生,因此在一开始,他并没想过要打他的主意,去薅他的羊毛。
    尽管这很可能是大夏国最肥的一只肥羊。
    说王竞是大夏国最肥的一只肥羊,    这一说法还真是不过分。
    为啥这么说?
    打个比方说,在现在这个年代,一石米大概是220文左右,可一石盐的价格,却差不多要去到一千文,是米价的四到五倍。
    这还是比较苦涩的粗盐,品质比后世的工业盐还不如。
    若是白花花的精盐,那则是论斤卖的,一斤盐就要卖一两银子左右,    差不多相当于五十斤猪肉的价格,绝对堪称天价。
    也正因为盐是所有人都离不开的消耗品,但价格又死贵死贵,因此早在殷商周时期,就设立了盐法,规定食盐只能由官府来经营,并且还让盐税成为了朝廷的主要收入来源。
    等到了秦汉之后,朝廷又进一步对盐的经营加大了管理,来限制百姓贩卖私盐,私下贩盐一斤以上,就会掉脑袋。
    只不过到了魏晋之后,随着世家势力的崛起,盐业的经营,由原本的官营逐渐落入了世族手中,比如说现如今大夏国的盐业经营,基本上已经由琅琊王氏垄断,朝廷只能从中获取少量的税收,    而大部分的收益,则落入了盐商手中。
    可以说,从魏晋之后,一直到明清,盐商都是富可敌国的存在,而这个时代的盐商更是富甲天下。
    现如今,大夏国最大的盐商头子,竟然主动送上门来,说要去他的书局观摩观摩,那这种主动送上门来的大肥羊,要不要狠狠地薅他一把?
    郑经正在考虑这一问题。
    薅是肯定要薅的。
    在此之前,他可能还没有这种见人就想薅羊毛的心思,毕竟至今为止,他也算是不差银子了的人,假以时日,他也可以进入富可敌国的行列。
    可是在刚才,德王爷无心的一句却又刺激到他了。
    “要不你拿三十万两银子出来,替窍窍姑娘续身,    我就把这幅字让给你?”
    德王爷跟郑衍所说的那一句,他也听到了,当时他啥也没说,    但却让他意识到,真要是遇上什么事,他现在的那点银子根本就是啥也不是。
    一个苏窍窍就价值三十万两,那十个呢?
    更何况他还有拯救天下人的念想?
    于是,这确实刺激到他了,让他进一步兴起了多多积攒银子的心思,而就在此时,王竞竟然主动送上门来,说要跟着他去书局观摩观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