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哥,我带你,你坐后面,咱去哪儿!” “去煤铺子买煤球!” 这大冷天坐三轮可是遭罪,骑车的不冷,但坐车的能冻透了。 幸好有了梅新岩这挡风的墙,张学强坐在他背后,感觉还好点。 可没多大一会儿,他就冻得浑身打哆嗦,京城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大北风直往骨头缝里呲。 这身体可真差劲,应该是小时候正赶上自然灾害,身体没长好,还落下了病根。 张学强可不想好不容易穿越一回,赚了大钱之后,享受不几年人生就提前挂了。 得找个办法,让身体壮起来才行! 听说四九城里练家子不少,他就有了练武的想法,不求别的,只为了强身健体,将来多活几年。 可思来想去又没有门路,只好慢慢打听,先把家里弄好了再说,至少不能挨冻了。 此时街头行人渐多,各种自行车宛若流水从大小胡同里出来,在大街上汇聚成河,向着远方滚滚而去。 汽车以公交车为主,少见别的车辆,它们只是这车河的点缀,摇晃着肥硕身躯缓缓前行,仿佛随时要趴窝似的。 由于石油短缺,有些大公交还背着煤气袋,宛若一只只大乌龟。 用现代眼光看,人们的穿着都很土气。 多数是中山装、列宁装,还有作训服,当然最多的还是各家工厂的工作服、劳保服。 色调也是以黑、蓝、绿,为主,少见其它颜色,偶尔有红色也是女子的围巾,或者学生的红领巾。 虽说色调沉闷,但人们的脸上总带着向往或是期盼的神色,仿佛未来很有奔头。 没多久梅新岩就蹬着三轮车来到了,乾门南河岸一个黑漆漆的大门口。 离着老远就听到里面传来哐啷、哐啷的机器声,仿佛在打铁。 这里除了门上写着利源煤炭公司的木牌子之外,到处都是黑色,就连门口一段柏油路都黑得油亮。 过去都叫煤铺子,也叫碳厂子,后来全都改成了公司。 周围最近的煤铺子就在这里,离着他们住的面口袋胡同十几分钟路程。 “哥到了,咱是买煤灰,还是买大炭?” “买蜂窝煤!” 很多京城市民都习惯买煤灰和黄土,回家自己摇成鸡蛋大小的煤球,或者是煤饼子,为嘛?便宜啊! 但是还有更好的,就是成品蜂窝煤,这玩意耐烧,还安全,只要烟囱保持通风,绝对没事。 张学强交上钱和煤票,一口气要了两千斤蜂窝煤。 第(2/3)页